在崇山峻岭之间,风力发电设备安装、隧道工程建设、山区桥梁搭建等项目稳步推进,吊装作业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。然而,不同于开阔平坦的施工场地,山区地形的复杂性让吊装作业充满挑战,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。老司机们凭借多年的实战经验,总结出 5 大生存法则,为山区吊装作业保驾护航。接下来,就让我们深入了解山区吊装作业的艰难之处,以及这些实用的生存法则。
一、山区地形吊装作业的重重困难
(一)道路崎岖,设备运输难
山区道路蜿蜒曲折,路面狭窄且坑洼不平,部分路段甚至是未经硬化的土路或碎石路。大型吊装设备体积庞大、重量沉重,在这样的道路上行驶,不仅速度缓慢,还极易发生剐蹭、侧翻等事故。例如,将履带式起重机运输至山区风电安装现场,由于道路坡度大、弯道急,运输车辆需要小心翼翼地缓慢前行,有时还需对道路进行临时拓宽和加固,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。而且,一些偏远山区的道路通行条件极差,普通运输车辆根本无法到达,必须采用特殊的运输方式,如使用索道运输小型吊装设备部件,进一步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成本。
(二)地质复杂,作业稳定性差
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变,岩石、泥土、陡坡等地形交错分布。吊装作业时,设备需要稳固的支撑基础,但在山区很难找到理想的平坦地面。松软的泥土可能无法承受吊装设备的重量,导致设备下陷;岩石地形则可能难以安装支腿,影响设备的稳定性。此外,山区还可能存在山体滑坡、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,对吊装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。在山区桥梁建设中,桥墩附近的地质情况往往差异较大,为了确保吊装作业的安全,施工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地质勘探和基础处理,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。
(三)气候多变,环境影响大
山区气候条件复杂,天气变化无常。突如其来的暴雨可能导致道路泥泞、视线受阻,影响设备运输和吊装作业的正常进行;强风则会对吊装中的构件产生巨大的侧向力,增加吊装难度和安全风险,尤其是在高海拔山区,风力强劲且风向不稳定,对吊装作业的安全性构成极大挑战。另外,山区昼夜温差大,低温环境可能使设备的液压系统、润滑系统等出现故障,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。在冬季,山区还可能出现冰雪天气,道路结冰、设备表面结霜,进一步加剧了吊装作业的难度和危险性。
(四)空间受限,操作难度高
山区地形狭窄,可供吊装作业的空间有限。在山谷、峡谷等区域进行吊装时,周围的山体、树木等障碍物会限制吊装设备的活动范围,导致吊装角度和作业半径受限。例如,在山区进行电力线路塔架吊装时,塔架周围可能存在陡峭的山坡和茂密的树林,吊装设备难以找到合适的站位,操作人员需要精确计算吊装参数,巧妙规划吊装路径,才能将塔架准确安装到位。而且,由于空间狭窄,吊装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,处理起来十分困难,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整和补救。
(五)通信不便,协调困难
山区往往信号覆盖不足,通信不畅。在吊装作业过程中,现场操作人员、指挥人员与后方调度人员之间需要及时沟通协调,但通信中断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、不准确,影响吊装作业的顺利进行。例如,当吊装设备出现故障需要技术支援时,由于无法及时联系到后方的维修人员,可能导致故障处理延误,进而影响整个工程进度。此外,在紧急情况下,如遇到突发的地质灾害或安全事故,无法迅速发出求救信号,会延误救援时机,增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。
二、老司机总结的 5 大生存法则
(一)充分勘察,制定详细方案
在山区吊装作业前,必须进行全面、细致的现场勘察。施工团队要对作业区域的地形地貌、地质条件、道路状况、气候特点等进行深入了解,绘制详细的作业地图,标注出危险区域和潜在风险点。例如,通过地质勘探确定地面的承载能力,为设备基础的选择和处理提供依据;实地考察道路情况,规划最佳的设备运输路线,并对沿途可能存在的障碍和危险进行提前清理和防范。
根据勘察结果,制定详细的吊装作业方案。方案应包括设备选型、吊装流程、人员分工、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。对于复杂的吊装任务,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,对吊装过程进行虚拟演示,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优化。同时,要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,如恶劣天气、设备故障等,制定应急预案,确保在意外发生时能够迅速、有效地进行应对。
(二)选对设备,做好维护保养
根据山区地形和吊装任务的特点,选择合适的吊装设备至关重要。对于道路条件较差的山区,应优先选择越野性能好、机动性强的设备,如全地面起重机、履带式起重机等。这些设备具有较强的通过能力和适应能力,能够在崎岖的山路上行驶和作业。同时,要根据吊装重量、高度和作业半径等要求,合理确定设备的吨位和型号,确保设备的性能满足施工需求。
在设备使用前,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保养。检查设备的机械部件、液压系统、电气系统等是否正常,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。定期更换润滑油、液压油等,对磨损严重的零部件及时进行更换。在山区作业过程中,由于环境恶劣,设备更容易出现故障,因此要加强设备的日常巡检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,避免因设备故障影响施工进度和安全。
(三)加强安全防护,严格规范操作
山区吊装作业风险高,必须加强安全防护措施。施工人员要佩戴齐全的个人防护用品,如安全帽、安全带、防滑鞋等,确保在高空作业和危险区域作业时的人身安全。在吊装现场,要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,划定危险区域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。同时,要对吊装设备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,确保设备的支腿、吊钩、钢丝绳等关键部件符合安全标准。
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,严禁违规操作。在吊装前,要对吊装环境进行再次确认,确保吊装区域内没有障碍物和人员。在吊装过程中,要密切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构件的吊装情况,控制吊装速度和力度,避免急起急停和超载吊装。指挥人员要使用标准的指挥信号,与操作人员保持密切沟通,确保吊装作业的安全、有序进行。
(四)巧用辅助工具,突破空间限制
面对山区空间受限的问题,可以巧妙运用辅助工具来提高吊装作业的灵活性和效率。例如,使用吊装带、滑轮组等工具,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,实现复杂角度和位置的吊装。在狭窄的山谷中吊装大型构件时,可以通过设置滑轮组和导向滑轮,将构件牵引至合适的位置,避免因空间不足导致吊装设备无法直接作业。
此外,还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高空侦查和辅助指挥。无人机能够快速获取作业区域的全景图像和视频信息,帮助施工人员更好地了解现场情况,规划吊装方案。在吊装过程中,无人机可以实时监控吊装作业的进展,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给现场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,提高作业的准确性和安全性。
(五)建立通信保障,强化团队协作
为了解决山区通信不便的问题,施工团队要建立可靠的通信保障体系。可以采用卫星电话、对讲机等设备,确保在信号覆盖不足的区域也能实现有效的通信。在作业现场,合理设置通信中继站,扩大通信范围,提高信号质量。同时,要制定统一的通信规则和应急联络方式,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、准确。
强化团队协作是顺利完成山区吊装作业的关键。施工人员之间要明确分工,密切配合,形成一个高效的工作团队。定期组织团队培训和演练,提高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。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,团队成员要相互支持、共同解决,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,确保山区吊装作业的顺利进行。